首页
关于我们
资质环境
课程设置
个训课
口肌语言课
社交游戏课
生活情境课
认知思维课
精细动作课
感统课
音乐律动课
球技课
入学报名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科普知识
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资质环境
课程设置
球技课
音乐律动课
感统课
精细动作课
认知思维课
生活情境课
社交游戏课
口肌语言课
个训课
入学报名
新闻动态
科普知识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科普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怎样让孤独症儿童学会交往是实现社会生活自理、社会生活自立的必备条件
时间:2023/2/27
一、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
一个妈妈说:“我陪读了好多年,用了很长时间,花了很大精力教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做游戏,但是,她始终还是不感兴趣,还是不会交往。我错了吗?”
另一个妈妈说:“我教孩子打电话,拿起电话我就连续不断问他:“你乖不乖?妈妈很想你,你想我吗?”可是他往往没听完就走了。好多年都没有进步。我怎么教会孩子打电话呢?”
我们都知道要训练孩子交往,但是,这样的训练为什么不成功?问题出在哪里?
交往分为实用性交往(工具性、功能性、功利性)和情感性交往,两种交往有以下不同。
第一,交往动机不同。从人的需要来看,一个人到底需要别人的什么呢?一是功利性需要,别人可以用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二是非功利性需要,别人可以满足自己的情感性需要、心理性需要。满足第一种需要是通过别人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动因是生物性需要;满足第二种需要是通过别人实现自己的精神愉快,动因是社会性需要。
第二,交往目的不同,重要性也不同。就所有人而言,实用性交往是满足低级需要,是最重要的;情感交流是高级需要,是第二位的。孤独症儿童严重缺乏高级精神需要,情感性交往对他们来说明显地动力不足。
第三,两种交往的特点不同,交往过程也不同。实用性交往是把别人当成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和手段,从目的到内容、到过程、到结果,都是物质性的、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显性的。实用性交往过程可以程序化,是能够事先预知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因而是比较容易学习的。实用性交往的稳定性表现在场合、对象、规则、目的、程序、手段等方面,其交往的客观条件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并且是可重复的。情感交流,它的过程重在体验性,重在精神性分享;情感交流的目的往往是隐性的,其结果也经常是无形的。情感交往虽然有规律,但是是非程序化的,不稳定的,没有固定的公式,需要靠人的感觉和经验处理,可变性因素很多;情感交往不会自然发生,需要交往双方经过主观努力才可以实现,因而,情感交往学习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第四,交往的对象不同,对程序的依赖程度不同。实用性交往角色是固定不变的,承担角色的人是可以互相取代的。这一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交往的进行。实用性交往的程序是固定的,需要双方按照规则去做,对规则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情感性交往对象往往是特定的,这一个不是那一个,不能任意取代,与不同对象之间共享的东西是不同的,乐趣也是不同的。情感性交往没有固定的程序,没有固定的规则,交往时双方需要不断地评估、揣摩对方的心理感受,根据观察来判断对方和自己的联系程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第五,对情感的依赖程度不同,检验的标准也不同。实用性交往也有感情沟通,但是感情不是达成交往的必要因素,双方都可以忽略对方的感情。情感交往则相反,它是高度依赖感情的交往,是否继续交往下去,以双方的感情获得为参照标准,双方的共同经验越多,共同体验越多,共同语言越多,继续交往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交往就会终止。
实用性交往以是否实现目的来检验交往的成败,而情感性交往是以是否获得乐趣来检验交往的成败。
二、交往、适应与生存
人际交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发展障碍的核心体现,是对孤独症儿童生存能力的最为本质的影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动机障碍、行为障碍、自我意识障碍,最后集中体现为孤独症儿童的交往障碍。换句话说,训练孩子学会交往,克服其交往障碍,需要从语言、行为、动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的训练人手,而所有这些训练,最终目标是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以人际交往能力,或者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作为最终指标,来衡量康复训练的效果。社会生活自理、社会生活自立这两种水平的康复目标,分别反映了孤独症儿童对社会适应的不同程度。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最直接、有效地提高适应能力。适者生存,这是生物界,也是人类社会铁的定律。
当然, 人类之所以文明, 就在于我们能够对有各种特殊需要、难以融入社会的 “不适应者” 给予特别的关照, 使他们具有同样的生存机会。同时,人类的文明还表现在人们能主动地创造条件, 促进 “适应障碍者’’ 战胜障碍, 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令体的主动适应性。 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此。人生活在与别人的联系中,建立和别人的联系过程就是交往。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场合,通过语言媒介实现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实现交往有几个要素:主体、客体、目的、媒介、场合、内容、规则。人际交往能力的本质就是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就是在交往情景中对这几个要素的统合能力。
显而易见,孤独症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需要下列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孩子需要有交往的动机,需要理解交往的意义,有交往的兴趣,在交往中得到过积极的强化,这是最重要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交往,或者孩子不需要交往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交往的结果从来没有给过孩子强化作用,孩子从来没有从交往中获得过愉快体验,那么交往动机就难以形成。
第二:孩子必须具有社会认知能力,能够理解交往规则。
第三,孩子有自我认知,知道“我”和别人的关系。孩子还要能够摆脱自我中心,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第四,孩子能够使用交往工具一语言进行沟通。
第五,孩子有控制能力,能一定程度地实现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上述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少,都会影响人际交往。我们的愿望是让孩子学会交往,那么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孩子学会交往,他必须学会什么呢?下列问题我们考虑过吗?
第一,我们怎样激发孤独症儿童的交往动机呢?怎样让孩子理解交往的意义呢?
第二: 我们怎样让孩子理解交往规则呢?
第三,我们怎么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呢?怎么让孩子理解交往对象和自己的关系呢?
第四,孩子说什么,怎么说,才能实现交往目的呢?
第五,怎么提高孩子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的能力呢?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些问题。
诱发交往动机:骄阳似火,孩子在路上行走,焦渴使他产生了喝水的需要。怎么才能得到水呢?去商店可以买到水。这就是喝水的需要诱发买水的动机。
理解交往规则:买水需要付钱,因为水是别人的,得到别人的东西需要交换,没有钱就不能买到别人的水。这是规则。
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如果“我”不说话,别人是不能知道“我”要买水的,“我”需要让对方知道“我”的要求。
使用语言:说出“我”的要求。
控制和调节:买水的人很多,需要等待,不能着急发脾气,不能有环境不允许的行为,否则,有可能得不到“我”要的水。
上一条:
自闭症儿童有很多异于常人的表现 其中四种尤其明显
下一条:
当发现孩子迟迟不会说话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客服